為期兩天的第十一屆中國城鎮水務發展國際研討會于2016 年12 月8 日-9 日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召開。在本次城鎮水務發展國際研討會城鎮污水處理碳減排分論壇上,全球領先水企賽萊默公司與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聯合發布最新研究報告《中國污水處理行業碳減排路徑及潛力研究》。
本次會議由中國城鎮供排水協會排水委秘書長甘一萍女士主持,吸引了眾多專家學者、行業從業人員、媒體記者的到場參與。賽萊默公司中國總裁呂淑萍女士首先致辭,介紹了賽萊默公司的業務發展和在中國污水處理行業促進碳減排所作的努力和表現。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洪臣對報告進行正式發布和詳細解讀。
作為全球最大的水技術處理方案提供商,賽萊默公司一直秉持可持續發展方向。賽萊默的解決方案貫穿水輸送、水處理、排水、水應用和水測試等領域。通過不斷的業務發展,賽萊默公司又開辟了適用于水、氣、和電力公用事業的智能計量、網絡技術和高級數據分析業務。賽萊默將可持續的發展理念貫穿到運營的每個環節,把碳減排作為企業責任,并將減排理念融入到為客戶提供的每一個解決方案之中。
去年,賽萊默發布了全球污水處理行業碳排放報告,提出污水處理減排機會。今年賽萊默與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聯合開展了中國污水處理行業碳減排潛力及減排路徑的研究,此次《中國污水處理行業碳減排路徑及潛力研究》報告的正式發布,將為中國城鎮污水處理行業的低碳發展提供借鑒,有助于推動中國污水處理行業的碳減排行動進程。
賽萊默公司中國總裁呂淑萍表示:“與能源交通等其他行業相比,污水處理行業呈現碳減排成本低潛力大的特點。我們調研了五大地區的污水處理廠的碳排放水平,發現不同地域之間存在較大差異,且機電設備單元的耗電量非常大,占污水處理廠電耗近97%,可挖掘的碳減排潛力很高。僅在機電設備單元層面的現實可得潛力最高便可達509.2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加之開發回收污泥中的能量潛力,減少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有望達到近1600萬噸。本報告指出了中國污水處理行業的碳減排水平及潛力,以及碳減排的技術路徑,特別是技術、設備、和能源回收領域創新在其中能扮演的重要作用”。
節能減排已成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發展命題。我國污水處理行業雖總規模不大但屬于高耗能產業,是重要的碳排放行業,亟需系統全面地開展碳減排工作。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洪臣在發布報告時表示:“在獲得良好的污水處理效果的前提下,挖掘所有潛力降低能耗物耗、最大程度地減少碳排放,實現低碳污水處理,是污水處理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方向。”
《中國污水處理行業碳減排路徑及潛力研究》針對我國五大地區的典型污水處理行業的運行現狀和碳排放水平進行分析,在總結發達國家污水處理行業減碳經驗的基礎上,深入挖掘中國污水處理行業碳減排潛力,提出了包括采用高效機電設備、加強負載管理、智能控制系統,提高污水處理綜合能效;大力回收能源和采用可持續新型工藝的技術路徑,從而為建立我國城鎮污水處理系統低碳運行技術體系、實現行業減碳提供科學支撐。
報告指出,利用現有技術提高污水處理綜合能效,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1600萬噸,為2015年總碳排放量的39.4%。在此基礎上,采用可持續新型工藝,可挖掘更多碳排放潛力,有望使污水處理實現“零碳排放”,成為名副其實的“能源工廠”。
報告發布之后,在會議現場舉行了關于中國污水處理減排潛力探討的專家論壇,由王洪臣副院長主持。北京市政工程研究設計院(集團)黃鷗副總工程師、、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唐建國總工程師、北控水務集團運營總監劉偉巖、賽萊默中國市政應用技術總監茹臨峰、人大環境學院張光明教授、廣州碳交所市場發展部業務總監保佶等參與論壇,與會專家對《中國污水處理行業碳減排路徑及潛力研究》報告的發布高度評價,共同探討交流了提升污水處理效率,降低總體運營成本、能耗及碳排放等話題。
賽萊默中國總裁呂淑萍女士和王洪臣副院長在會后一起接受了包括中國水工業網在內的媒體訪談。在訪談環節,王院長就大家關心的報告數據量化來源,中國污水處理行業的碳減排空間、碳減排的市場現狀及前景等問題做了回答。呂淑萍女士對賽萊默在中國的戰略發展方向,賽萊默高效節能的產品研發及企業社會責任等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呂淑萍女士特別提到了賽萊默推出的飛力(Flygt)4320攪拌器,該產品與傳統產品相比可節能高達50%。此外還介紹了由賽萊默中國研發中心開發的IPS智能泵送系統(專利保護)通過顛覆性的創新技術,能夠自動確保水泵運行于最佳比能區,實現整個泵站最大節能10%-40% 。
相信《中國污水處理行業碳減排路徑及潛力研究》報告的發布有助于中國污水處理行業更加關注可持續發展,尋找適合中國的碳減排解決方案從而實現行業能源自給。中國的節能減排任重道遠,而實現目標有賴于政府、企業、產學研各界共同努力,用實際行動來實現低碳污水處理,助力中國可持續發展。